自闭症幼儿行为矫正案例 《智力发育迟缓》

时间:2022-09-01 01:30来源: 作者: 点击:
  

同样,在学习和家庭生活中,这种训练方法也要不断融入生活中进行训练,比如起床、洗脸、刷牙、喝水、晨练、活动、上课、吃饭、午睡、上厕所、回家、睡觉、看书等。训练这些指令,整个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熟悉指令,服从指令。

让她服从一些简单的指令。心理学家认为,任何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引起人的兴趣的事物,都会使人产生期待感,产生积极的态度,从而引起无意注意,而直接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来源。

我们参观了潘潇的家,了解了更多关于潘潇在家里的行为和他父母的教育态度。潘潇的母亲对她要求很高,这导致潘潇害怕她的母亲。潘潇的父亲很随和,所以她喜欢和父亲在一起。爸爸经常带潘潇去游泳、爬山、郊游等。对于潘潇的教育观点,父母并不特别一致,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他们非常爱潘潇,潘潇的家庭氛围非常和谐。

首先,我们观察和评价了学生的行为,主要是从多方面直观地了解潘潇的真实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请将以上说明制作成文字卡片,通过认识卡片帮助她熟悉这些说明。

潘潇的兴趣是狭隘的。在游戏中,她只是暂时对给的玩具感兴趣,瞬间就忘记了。她没有明确喜欢的东西。我听她父母说她更喜欢听天气预报的音乐和看地图。通过在学校的观察,发现潘潇喜欢不停地翻书,而且翻书的速度极快。他每天定时翻书,有时还不断在书上涂鸦。

由于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不会自然痊愈,治疗的效果往往是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显现的。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对功能的要求会逐渐提高,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闭症儿童的各种训练方法和策略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的,它们交替使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自闭症孩子的差异太大,在训练上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有把训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促进训练早出成果,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

(1)知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们会抽出时间让潘潇认识卡片,学习卡片上的内容和行为示范。

潘潇,6岁,患有自闭症,是一个可爱又胖乎乎的小女孩。我喜欢一直喊“小爬,小爬!”与此同时,我的手也在不停地颤抖。和她互动后,你会发现她和任何人都没有眼神交流;虽然有语言,但都是鹦鹉学舌;她想靠近她,伸手去抱她,她却故意躲开。上课时,坐在座位上不停地左右摇摆,好像在寻找平衡,嘴里不时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与“小爬,小爬”的声音交替出现;课间活动时,我总是喜欢一个人或者以自娱自乐的方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同学的游戏完全不感兴趣。饮食固定单调,喜欢在吃之前闻一闻,再决定要不要吃。吃东西的速度出奇的快,连老师都不知道就直接咽下去了,没有咀嚼;她每天的日程安排也很刻板。如果出现临时变故,她会感到不安和焦虑,进而出现自残和攻击行为。

比如爬,手,腿,跳,等等。由于上述指示关系到她的利益,她似乎更愿意服从。然后,她可以通过逐渐将它们迁移到其他链接来适应这些指令。但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较差,给出的指令一定要简单统一,尽量少变化。

在特殊教育领域,不仅需要教师和专家,还需要家长参与为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和培训的过程。如果我们预见到它的发展障碍并进行干预,我们会得到更好的结果。老师们经常与潘潇的父母讨论和研究结构化教学,并指导父母构建潘潇的家庭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潘潇可以按照结构化的要求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般来说,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的正向强化有时可能收效甚微,但还是值得付出的。

研究发现,潘潇缺乏对他人的关注,对同龄的同学没有太多的社交表达。偶尔他发现谁没来学校都会哭或者说什么某某没来之类的话。对外界刺激没有明显反应。当家人或老师叫她的名字时,没有明显的反应,但会回头模仿她的声音。当他们听到时,他们会回头看。与他人没有主动的目光接触,被动的目光接触持续时间短,这反映了潘潇对社会交往的冷漠。

潘潇有良好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喜欢各种姿势的轮滑,并享受其中的乐趣。但是我看不懂说明书,上课专心时间极短。我喜欢在座位上不停地摇摆。

潘潇的情绪很不稳定。当事情发生变化时,她会表现出焦虑和不安。比如父母之间的接送顺序出现问题,她就会情绪波动。严重时会发脾气,并伴有攻击性行为,如捏、咬等,速度很快。

比如排队、跑步、复工、喝水等。

在自闭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细致的研究分析,展开一系列有计划的训练和干预。通过每周与家长沟通,每月与任课老师面谈,观察孩子在每个教室和课后的情况。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离不开天然的支持系统,班主任提供的充足的学校支持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2)找卡。对于已经教过的卡片,我们会找出来或者创造一些情境让潘潇复习巩固。

强化潘潇在特定情境中的服从意识。在这个阶段,主要训练潘潇帮老师做一些事情:比如,上课的时候请他帮老师拿一些教具;或与教师一起准备活动的材料和设备;在分发和包装玩具时,请他做个小帮手。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她在听指令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儿童行为矫正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当某个操作行为出现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中时,就及时获得了一种正向强化。如果这种正向强化能够满足行动者的需求,那么在那种情境或刺激下,这种特定操作行为的发生概率就会增加。当潘潇能够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简单的动作时,我们会给她适当的奖励。例如,发出指令:潘潇排队。当她能在规定时间内排到队尾时,我们会让她听30秒“天气预报”里的音乐作为奖励,逐步加强她对同学们活动的参与。使用结构化图片的视觉线索来指导潘潇的日常生活。我们潘潇的日常生活以图片流的形式呈现在潘潇的桌面上,并引导她按照流程完成日常活动。活动结束后,用勾号标出。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潘潇知道下一步的活动安排,也可以减轻潘潇的焦虑。

经过两年的训练,潘潇在配合指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可以帮助老师做一些小事,他也更愿意这样做。他能服从老师和家长的简单指示。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攻击性行为也有所减少。但是,应该说,与潘潇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相比,所取得的进步还远远不够。这只是开始,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内容

中国自闭症网
中国自闭症网
致力于打造中国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