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湖北睢县乐圣达康复中心,帮助特殊儿童康复。 <成人自闭症的表现>
据专家介绍,目前自闭症、智障、肢体残疾几乎没有治愈的方法,康复训练是帮助他们的理想方式。“如果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要尽早干预,0到7岁是最佳康复年龄。”康复医师秋凌提醒家长。
负责人杨晓青表示,该中心由中国残联“十三五”期间自闭症康复学术带头人韩乐领衔。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康复医生、治疗师和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康复设备齐全。目前可按标准满足500多名特殊儿童的康复需求。
“这些孩子康复效果比较好,有针对性的集体课堂教学就是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准备。”在主题与情境互动培训室,特殊教育教师任小燕正在给三个孩子上集体课。
孩子第一,效果至上,倡导“家长努力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理解比爱重要”的理念,开展家长培训学校。一系列措施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目前,已有30余名儿童在乐生达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70余人报名参加培训。
“我们将继续秉承奉献爱心、扶残助困、对儿童和社会高度负责的宗旨,采取医、教、健相结合的康复模式,努力让每一个‘展翅天使’重新飞翔。”采访结束时,杨晓青说。
4月20日,记者走进睢县历山镇乐圣达康复中心,近距离了解了“断翼天使”的康复之路。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与正常儿童不同:不能站立或行走,或不进行眼神交流,不会喊叫,不会说话,行为怪异,或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他们是一群肢体残疾、智障、自闭症的孩子,被称为“折翼天使”。
7岁的肖鑫(化名)五官精致。今年1月康复中心开始运营时,她来进行康复训练。康迅的老师袁芬芬告诉记者,肖鑫刚来的时候,和别人没有眼神交流,叫她的名字没有反应,没有语言表达,是一个重度自闭症的孩子。经过两个多月的康复训练,肖鑫变了很多,现在她能说一些话了。两天前,她在电话里说“妈妈,我想你”。她妈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因为她有情绪表达。
“涵涵,我们一起拼这个番茄好吗?”在一间安静的教室里,康讯老师陆晓燕正在和自闭症儿童韩寒(化名)玩拼图游戏。孩子安静的坐在座位上,老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进行指令,进行语言指导,把四张小卡片拼成一个完整的番茄。老师马上给予了肯定和奖励。这是睢县乐圣达康复中心的一幕。
乐圣达康复中心作为睢县唯一一家从事0-14岁智障、自闭症、肢体(脑瘫)儿童康复的专业机构,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投入巨大,全部按照省级机构认可的标准建设。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名叫小轩(化名)的5岁孩子能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并能流利地从1数到10。他的母亲刘女士告诉记者,在康复中心接受了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后,的进步很明显。“三八”妇女节,她带小轩去康复。当她经过一家花店时,小轩拉着她的手走进去,说“给老师的花”。刘女士马上明白了,马上买了花让他带给康复中心的老师们。“哑巴”儿子开口了,她心里比蜜还甜。
走进康复中心,温馨温和的房屋装修映入眼帘。文化墙上“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孩子的生存和发展:爱、耐心、关怀、专注、用心”的宣传标语和图片温暖人心。教室里穿着统一制服的老师展示着不同寻常的学生,门牌上“情绪行为矫正室”“大运动训练室”的字样显示着这个地方的独特性。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