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自闭症不代表性格内向,可能活泼的孩子也是! [自闭症治疗]
养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家长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随着孩子表现的起伏。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注意力往往不能持续很久。
我们忘了“学”是需要分析的,要观察,要做。但是皮皮“直接”做到了!不管瓶盖是盖的还是拧的,她看到都会拧。
自闭症的病因在科学界还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与父母的养育过程无关。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自责,也不要责怪对方。他们没有照顾好孩子,也不用怪疫苗,感冒发烧磕磕碰碰。
其他孩子会互相配合,用不同的方式买菜、做饭、洗碗。皮皮只会“吃”和“倒”食物。她既不会用不同的方式玩耍,也不会和孩子互动,她的玩耍方式是自我单一的。
但是,“能不能一起玩”和“能不能一起玩”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的女儿皮皮听到交流后,没动,抱着玩具坐在她旁边。但是,当你牵着她的手,帮她把玩具递给其他小朋友,然后从其他小朋友手里把玩具拿走的时候,她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或某类事特别执着,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常见的大家都知道:一直盯着电风扇,踮着脚,把一切都排成一条直线…
自闭症儿童也喜欢活泼。
日常生活中,皮皮的嘴巴总是坑坑洼洼的。她8个月会叫爸爸,1.5岁会读26个英文字母,2岁左右会讲十几个中英文故事,会唱几十首中英文儿歌。
家长们经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太叛逆了,让他们去东去西,他们就喜欢和大人作对。
系统词意味着它不是一个单一的表达式。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是指一系列特定症状根据其严重程度的谱系分布。在这个谱系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闭症的范围很广,但主要诊断标准只有两个:
2.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自闭症孩子,首先是孩子。
只要能发出特定的声音,就可以称之为“会说话”。而“表达”,需要组织语言,是文字经过排列组合后,个人意愿和想法的表达。
经过观察,医生断定皮皮有轻度自闭症,现在皮皮正在接受相关干预。
只是大多数人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所以成为主流。不符合主流的,根据特点归为一类。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适应这个社会的基础上,尊重每个个体的特殊性。
但对于一些温和的孩子来说,她的“刻板印象”往往被忽略,有时甚至被美化为“学习精神”。
是的,你说的没错,活泼的孩子也可能是自闭的。
但是,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意识到很多所谓的“性格问题”其实都是疾病。
孩子一旦确诊,家长必然会把TA的所有不良表现都和自闭症联系在一起。但是,请不要忘记,孩子首先是孩子,很多问题是所有孩子共有的。
注意,社交、交流和说话是两个概念。
过去,人们常常把语言发展落后的孩子归结为“贵人说话晚”,喜欢一个人玩的孩子则简单地认为他们“害羞内向”。直到孩子的问题很严重,他才会去看医生。一般轻微的症状总会让他长大后感觉好一点。
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母亲,我想和你分享一些话。
包括语言、肢体、眼神、情绪等多方面的信息传递。孩子能否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并与他人进行有效持续的互动是关键。
就是这样一个“活泼”的小女孩,3岁时被确诊为“轻度自闭症”。
皮皮也是。
据数据分析,我国自闭症患者超过1000万。
的确,皮皮是个外向的孩子。她从小就喜欢运动。她1岁多的时候可以爬半个小时的楼梯,不到2岁的时候可以徒手攀爬...
第三,“展示自己”和“喜欢展示自己”真的不一样。
当一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时,往往是父母最痛苦。
作为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早发现,早干预,早发现孩子的潜能,早发现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从这点来看,似乎和普通孩子没有太大区别。
自闭症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全称。包括高功能自闭症、低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
很多家长都这样说过。现在的孩子似乎都很冷漠,在一起很开心。的确,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自己玩,家长似乎也习惯了。
皮皮和孩子们玩的时候总是显得不知所措。大家一起过家家的时候,她只会把孩子们做的“饭”扔出去,开心地鼓掌。孩子们愤怒地指责她,她没有回应,继续“倒饭”自娱自乐...
女儿皮皮三岁半,但我认识的人都觉得皮皮活泼好动。
每个孩子其实都一样。
举个简单的例子,鹦鹉可以认为自己会“说话”,但不能认为自己会“表达”,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只是模仿。
好在皮皮幼儿园的校长是一位有几十年幼儿教育经验的老师。皮皮入学不久,她观察了皮皮可能存在的问题,建议我们去看儿科医生。
1.社交和沟通障碍。
除了社交障碍,自闭症也是“刻板印象”。例如,你熟悉转圈和直线排列...
皮皮正好相反。而这一点,我们只是忽略了...
孩子确诊后,最重要的是早期干预。这是一场持久战,父母的心态尤为重要!
“说话”和“表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怎么可能?我的孩子好活泼!”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所以皮皮知道的儿歌和故事几乎都是背得滚瓜烂熟,真正属于她的表情少之又少。对于一个发育正常的三岁孩子来说,她可能无法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可以继续日常交流。
皮皮就是这样。
皮皮总是喜欢在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唱歌跳舞讲故事。让家里人骄傲,夸皮皮不怯场。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就要格外小心了。
第二,“不服从”和“不理解”不是一回事。
同样,他们也不遵从父母的意愿。“不听话”是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听不懂”是因为孩子不知道父母想说什么。
然而,她并不在乎观众的反应。不管大家听不听,看不看,她只是开心地唱,唱完大家都鼓掌。除此之外,她与观众没有任何互动。
看得出来,她不是不想交换,而是不明白“交换”是什么意思。
和大多数朋友一样,我原以为自闭症儿童是安静内向的。直到我活泼的女儿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
大熊猫开开,一个朋友的儿子,非常喜欢他带来的玩具。他紧紧地抱着他们,哭着喊着不要换。为了保护他的玩具,他躲在玩具旁边。
皮皮不仅四肢发达,还练就了一手好语言。
一般来说,9个月大的孩子可以和父母进行眼神交流,1岁左右会用动作表达愿望,2岁左右会用简单的话说话。
第四,“不能一起玩”和“不能一起玩”是有区别的。
家长千万不要夸大每一个小细节。尽量把自闭症儿童的问题和儿童的问题区分开来。给自己一个缓冲,给孩子一个空间。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自闭症群体如此庞大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对自闭症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比如圣诞节,我带皮皮去朋友家做活动,其中一个环节就是交换礼物。
正常的孩子,喜欢表现自己,当然会关注大家对自己的评价。这一点恰恰被我们忽略了...
第一,“健谈”不等于“富于表情”。
很多孩子因为抢玩具或者兴趣不同,不能一起玩。但你可以在另一个场景里变成一个,比如过家家,一个是厨师,一个是买菜的顾客,玩得很开心。
比如皮皮。
但有些家长不要掉以轻心。综上所述,他们的感官要么极度敏感,要么极度不敏感。
以皮皮为例。她特别喜欢拧瓶盖。不让她拧,她就哭,就闹。她只要拧开瓶盖,就能坚持半个小时。我以前不知道这是个问题,但我的祖父母以此为荣。他们认为皮皮从小就很执着,长大后想成为像他父亲一样的科学家。
但是,我对自闭症的了解太少了。自闭症的诊断与性格无关。这些被忽略的细节才是关键。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她只会说话,不会交流。她会讲很多儿歌和故事,但能有的对话很简单,也很有限。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