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长迟缓的一些常见因素在这里。 <自闭症儿童>
从母体获得营养是胎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怀孕期间的营养不良和并发症,如感染、妊娠高血压和严重贫血,都会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导致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长迟缓的风险是正常儿童的1.93~4.51倍。因此,应注意母亲在怀孕期间的营养和疾病预防。母亲的身高也是影响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母亲身材矮小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重和早产。母亲身高每增加1厘米,生出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降低4.7%和6.8%。
母乳可以满足婴儿前6个月的营养需求,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降低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婴儿生长迟缓的发生率。然而,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与婴儿的长度无关。因此,当母乳不足或无法母乳喂养时,也可以选择配方奶等合适的替代品,保证宝宝的营养供给和充分成长。对于摄入不足、生长缓慢的婴儿,可以添加营养强化的高能配方奶粉,改善其生长发育。
儿童期乃至成年期的身材矮小多起源于婴儿期,儿童的生长水平在2岁以后相对稳定。以营养为主的综合干预对改善儿童身高水平的作用有限,因此降低生长迟缓率应从生命早期开始,将生命的前1000天作为生长迟缓干预的关键窗口期。因此,家长应重视婴幼儿,充分了解婴儿生长迟缓的原因,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干预。
此外,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儿童生长迟缓的发生。母亲受教育程度越低,首次生育年龄越小,生育间隔越短,后代生长迟缓的风险就越大,尤其是青春期怀孕的母亲,将来胎儿生长迟缓的风险也越大。此外,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也能直接影响婴儿的喂养实践,母亲接受和掌握更多的喂养相关知识对婴儿的线性成长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改善母亲的营养、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婴儿生长迟缓的风险。
儿童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贫困地区明显高于城市,印证了社会发展对儿童生长水平的影响。近4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儿童身高也呈长期增长趋势,且身高与人均GDP呈强正相关。
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水平涉及儿童成长的各个层面;在社会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孕期疾病筛查和营养摄入有很好的保障,从源头上预防孕期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发育迟缓儿的出生率;出生后家庭人均收入较高,食物质量较好,保证了婴幼儿得到良好的照顾和充足的营养;同时,良好的社区卫生环境、安全的饮用水和适宜的家庭环境可以降低婴儿感染和腹泻的风险,减少因反复感染和疾病导致的婴儿生长迟缓。
当然,辅食的质量与婴儿生长迟缓也有直接关系。过早添加辅食可减少牛奶摄入,导致婴儿营养摄入不足;如果添加过晚,宝宝得不到全面的营养,会阻碍生长发育。辅食首先要满足婴幼儿的能量需求,主要是米和面类食物,如米粉、粥、面等。在保证能量供应的基础上,蛋黄、水果泥、蔬菜泥等。应该引进来补充体内铁的储存和维生素、矿物质。
生长迟缓主要表现为儿童线性生长不足和身材矮小。判断标准是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正常参考值的第300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婴幼儿正处于体格和神经系统快速发育的时期。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迟缓,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认知能力和教育水平。严重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会增加婴幼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果我们不能合理地干预和完全赶上生长,生长迟缓通常会持续到童年甚至成年,导致身材矮小,降低成年后的社会生产力和收入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物的能量密度逐渐增加,引入半固体和固体食物,肉、蛋、豆制品等蛋白质辅食。辅食的能量、微量营养素、矿物质、蛋白质摄入不足,都可能导致婴儿身长、体重增长受限。最后,还有其他因素导致婴儿生长迟缓,如婴儿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发病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有关。因此,预防和减少常见病也是减少婴儿生长迟缓的重要措施。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