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心愿志愿者联合会”一直守护着“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自闭症>
在刚刚过去的4月2日第15个“世界自闭症日”,团队志愿者将与“星星”七年的美好相遇改编成微电影《星星守护者》。影片真实还原了“星与愿志愿者联合会”多年来关爱帮助自闭症留守儿童的情况。康复专业的领军大学生艾欣和关竹报名参加了关爱自闭症留守儿童的科普帮扶活动,之后机缘巧合被分到了同一个组。在下乡科普的过程中,两人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康复中心的帮助下,他们分担了照顾自闭症儿童小星的任务。两人经历了一些矛盾,意外,争吵,最后还是和好了。两个大学生用温柔亲切的方式感染了小星,在照顾小星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为懂得爱、有理想、有担当的年轻人。片尾的彩蛋展示了一些帮助团队过程中的真实片段和志愿者的内心独白。影片上映后在网上广泛传播,志愿者们美好的祝愿和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网友。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路一定是曲折而漫长的,但星与愿志愿者联合会一直在行动。愿星辰闪耀在浩瀚的夜空。
“我们的团队有相对严格的招聘流程。首先志愿者要能顺利完成学校的专业知识学习,然后要通过我们特殊儿童康复理论知识的考核。加入俱乐部后,志愿者还将接受校内专业教师团队、校外康复中心康复专家、医院康复专家提供的实用性、针对性康复知识培训,并同步接受线上课程、讲座等形式的专业指导和学习。”该队的班主任邓勤老师说,目前,该队有30名正式队员和300多名志愿者。
团队成员平日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程知识,周末开始“头脑风暴”,为“明星”量身定制康复教材。同时,团队定期与校外康复中心备课,进行教研改革。通过反复演练、尝试,收集专家和家长的意见,记录孩子的表现反馈,不断完善课程。“这对志愿者了解和更新专业知识也很有帮助。其实志愿者和孩子都是接受者和帮助者。”指导员邓勤说。
“星”课程资源的研发、疗愈耗材的制作、线上课程的录制、线下互动的实践……依靠“星与愿”的团队来完成这一系列工作,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团队与株州童心康复中心、青藤家园(湖南)韶山杨康基地、醴陵自闭症康复中心、湖南彩林艺术美学馆等机构紧密合作。现已合作完成132场讲座,服务5000+自闭症儿童。其中,2021年暑期,志愿者集中前往醴陵自闭症康复中心、醴陵下属乡镇等湘赣鄂交界地区,为自闭症儿童宣传、调研、教授艺术治愈课程。他们走访了7个镇,7个村,完成了40多场讲座,服务了2000+名自闭症儿童。
回忆之初,团队指导老师何杰说:“前期的调研宣传工作非常艰难,很多受访者当即摆手关门。”“有一段时间非常沮丧。”学生领袖肖北新说:“还好这几年大家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充分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帮助许多孩子。父母非常信任我们,得到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太棒了!”目前,“星与愿”团队的服务干预范围已覆盖株洲市和醴陵市三分之一的乡镇,服务8000余名儿童。
“星愿志愿者联合会”是一个帮助自闭症留守儿童的公益组织。是从湖南中医学院康复保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分离出来的一个小团队。志愿者均为本校学生,具有专业康复医学知识背景。在学校,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这个特殊的“星空团队”。他们精通言语治疗、作业治疗等特殊儿童康复所需的专业知识,具备音乐、美术等艺术康复所需的专业技能。每到节假日,志愿者都会对服务对象进行走访,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与所守护的“明星”形成稳定的精神互动,帮助“明星”提高社交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技能。
随着帮扶行动的深入和服务覆盖面的扩大,“星星”们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星星心愿志愿者联合会”这个团队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红网、新浪、网易、搜狐、中国公益日报、官方政府媒体等。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
“我们希望帮助更多的自闭症儿童和家庭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时提高社会对特殊群体和特殊教育的认识,共同补齐基层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短板,助力公益事业和乡村振兴。”湖南中医学院康复保健学院院长楼说,最近团队还为“星星”开设了微信和微信官方账号,将致力于康复课程的发布和志愿活动的推广。
在特殊儿童康复课程的研发过程中,“星与愿”团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堂+展览+创作”体系,他们命名为“艺术启蒙·星动”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包括基于学校康复专业知识的自闭症儿童艺术康复课程,还包括志愿者在实践中衍生的自闭症儿童作品和创意产品。团队在彩虹百货上空与株洲签订公益展览协议,不定期展出自闭症儿童艺术治愈课程作品。文创产品也通过微店推出,由志愿者自己开发、设计、运营、推广、销售。目前月销售额2600元左右,初步实现自我造血。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