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终身治不好!”你被这种育儿焦虑逼疯了吗? 《自闭症训练》

时间:2022-11-07 07:44来源: 作者: 点击:
  

目前,世界各地的医生根据两个权威的国际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体系:DSM -5和ICD-10来诊断自闭症谱系。DSM-5是《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缩写。它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组织的精神障碍专家编写的诊断手册。它每隔几年更新一次,最新的第五版DSM-5于2013年发布,取代了1994年发布的DSM-4。ICD-10是一个国际疾病诊断系统。与DSM类似,ICD-10是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组织的精神障碍专家编制的诊断标准。也是随着时代不断更新。最新的第十版ICD,ICD-10,发布于2013年。

24年来,笔者见过很多像林老师这样的家长。当他们的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时,往往在听了医生和老师类似的解释后,就陷入了这样的精神牢笼,凭空增添了无数的焦虑,有的甚至从失望走向了绝望。

医生说孩子因为特殊行为被诊断为自闭症,老师说孩子因为自闭症有这样的行为。你是不是也陷入了这样的“认知循环”?越迷茫,越想越焦虑。自闭症似乎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有了“终身无药可救”的“警告”和孩子的干预,还有希望吗?

第三点读起来有点别扭,需要一些文字来解读:什么是“整体行为模式”?什么是“行为样本”?至此,第一篇短文有5729个字,太长了,必须停下来。而第三个问题要在本文的中间部分讨论:“行为与谱系诊断有什么关系?”然后展开。

这个系列由3篇文章组成,解决父母心中的4个困惑。本文是第一篇。

什么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由社会环境刺激引发的(你渴了却不能自己挖井找水,需要借助人类社群找水解渴,此时你看到销售人员、瓶装水等环境刺激),由社会后效强化(你借助销售人员得到水,销售人员得到帮助的感谢,做成生意);或者,逐渐消失(想象这样一个不太可能的结果:如果业务员不理你,离开你,你就要口干舌燥的离开,用手势代替你不会说的外语的概率就降低了);或者,惩罚(想象这样一个极不可能的结果:销售人员对你大喊:说英语!吓得你跑了,以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尝试使用类似非语言沟通的概率也降低了)。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一刻也离不开他的社区。社会行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行为。

你和销售人员之间的这种行为互动是一种社交行为。

自闭症有很多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上述IDEA的法律定义是笔者最喜欢的自闭症谱系的定义,因为它在教育干预中简短、清晰、实用。

如果不能在认知上有所突破,在行为上有所解脱,那只能是觉得治愈无望,未来无望。这才是林先生一家感到无比焦虑的根源。

只有主力团结自信,星宝宝们才能踏上长征的起跑线,迈出复苏的第一步。否则他们会不战而溃,输在起跑线上。

这个时候,如果诊断你孩子自闭症的医生恰好在场,他仔细观察了你和销售人员的互动,他的结论应该是:你和销售人员表现出了正常的社交和非语言交流,所以不能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临床经验告诉我,帮助孩子康复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首先,所有的孩子家属,这个康复工程的主力军,要树立赢在康复的信念。只有这支主力军充满信心,痛下决心,全力以赴,孩子才有康复的希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帮助家长摆脱上述“因果关系”的认知循环,科学地理解人类行为,理解自闭症谱系的诊断标准,客观地认识孩子的具体行为与诊断之间的复杂关系。抓科学,解放思想,家长只有摆脱精神牢笼,才能专心学习和应用行为分析(ABA),现场应用ABA科技,设计和构建最适合孩子的康复方式,根据孩子的具体需求制定策略,规划康复方案。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恩奇特约研究员BCBA-D·周立铭,帮助家长们走出这个“怪圈”,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干预方向。

3.这两个国际诊断体系只提供诊断标准,解释具体诊断的权利属于诊断医生。两套国际诊断系统都假设负责诊断的医生具有足够的专业训练和临床经验,熟悉诊断标准的控制规则,在做出诊断时通过直接观察和历史询问充分了解孩子的具体行为特征,掌握一个能够代表孩子“整体行为模式”的“行为样本”,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审慎的诊断。

首先,本文根据作者为林老师家做的专家咨询的实际案例进行改写,目标受众可能有限。虽然作者努力去写普遍,但最终的原因是有限的,或者说恐惧超出了他的能力。家长看完觉得太深或者太浅。哪些方面作者没有说清楚,哪些方面可能是错的?请在文章后留言。

林先生当之无愧是一名电脑工程师。他的逻辑思维非常清晰。三言两语,他理清了被压抑在脑海里的谜团:医生说,孩子被诊断为谱系障碍,是因为上述行为;老师说,孩子之所以有以上表现,是因为谱系诊断。因为孩子的行为而诊断出的谱系;而他的血统诊断却成了他行为的理由。这种因果解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从行为到诊断,再从诊断到行为。看似解释了一切,其实什么都没解释。

是行为生活和环境刺激的相互作用。人类行为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受人类基因库的制约,基于个体行为历史的沉积,由内外环境的刺激引发,由内外环境的后效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行为加强,发生的概率增加,以后还能生存;或者行为被平息或处罚,发生的概率降低,最终消除。正因为如此,人的行为被环境改变,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积极地、消极地改变着环境。

口渴是你的动力(MO),瓶装水和食堂的售货员是环境刺激(A);指着那瓶水,摆出喝水的姿势是你的行为(B),喝水是后效(C)。后效对行为的作用是强化,这使得你更有可能会用非语言的手势来表达一种你不会说的外语,你的行为会存活下来。这是对你行为的分析。

不可否认,自闭症谱系的诊断和干预涉及面很广。什么是人类行为,是古今中外科学家和哲学家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如何通过一两个小时的咨询,帮助林老师的家人突破认知循环,坚定必胜的信念?这是一个挑战。本案的咨询思路是:根据行为科学原理,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林先生家庭最令人费解的问题,联系他的孙子贝克汉姆的具体行为,从系统概念到具体行为,把这四点解释清楚:

“到机构接受教师培训,孩子还是有沟通困难,或者行为刻板,而且也增加了很多以前的不听话,经常发脾气和哭闹。我们来问问老师: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行为?老师回答说因为是谱系诊断,自然会表现出这些行为”。

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行为例子是:你去外国旅游,你口渴了。你看到酒店食堂有瓶装水出售。你不会说外语,女售货员也不会说中文。你们无法用语言交流。着急的时候用食指指着那瓶水,同时做出喝水的手势。聪明的女售货员心领神会,马上把那瓶水递给你解渴。这里涉及到两个人的行为:你的和销售人员的行为。

因此,笔者为林先生一家做了一次成功的专家咨询。为此,笔者在听取了一些国内家长的建议后,决定为林老师一家写一篇关于咨询案例的文章,分享给恩启的读者,希望对国内家长有所启发。

东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兼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Gail J. Richard博士是该领域的科普专家。她最近更新了自己的优秀讲座《自闭症谱系障碍:病因和干预策略》(2017),简洁地总结了自闭症谱系儿童的五个特征:

一个简单行为的例子是:当一个孩子看到一朵蒲公英时,他很好奇并伸手去拿。蒲公英碎了,随风飘散。孩子很高兴,又抓了一只。在这里,蒲公英是一种环境刺激,我们也称之为antecedent(缩写A);孩子好奇,是动机操作(简写为MO),伸手拿蒲公英是行为(简写为B);蒲公英随风飘散,就是这种行为的结果。我们也称之为后果(C)。孩子们喜欢看到蒲公英在风中漂浮,其后果是对他们行为的强化。以后再看到蒲公英的可能性就大了。于是这种行为得到了强化,存活了下来。想想看,如果孩子抓到的不是蒲公英而是长满刺的玫瑰,会怎么样?

销售员这边,你指出那瓶水是他看到的环境刺激(A);把水递给你是他的行为(B);你的微笑、感谢和付出都是后效(C)。后效对他行为的作用是强化,使他在以后更有可能通过类似的沟通来帮助客户,同样的行为也能存活。这是对推销员行为的分析。

E.这些行为问题从孩子出生就开始显现。

A、B、C、D、E这五个特性理查德教授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作者也不需要再多加一个字了。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功能。你指着那瓶水做出喝水的手势是什么作用?就是要水。他给你递水的行为有什么作用?正是通过帮助你,他的帮助和推销行为得到了强化。小孩子抓蒲公英的作用是什么?是在环境中获得新奇的物体。林先生的孙子贝克汉姆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脾气行为有什么作用?这需要具体的行为功能分析,一种可能是逃避受约束的学习环境和困难的学习任务。

“孩子语言发育有些迟缓,交流困难,拒绝与他人亲近,经常重复一些无意义的独白和刻板行为。仅凭这些,医生诊断为自闭症,说是因为这些行为导致的谱系诊断。转诊到早期干预机构。”

什么是人类行为?人的行为是人与其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行为可大可小,小到投手抬脚,大到肯尼亚传单的受欢迎程度。乔最近打破了马拉松记录;行为也可以简单复杂,简单到孩子伸手去抓蒲公英,复杂到作者坐在这里苦苦思索,试图为读者写一篇浅显易懂的文章。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基因,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历史,不同的内外环境刺激。所以,无论是林先生和他的孙子们,还是作者,我和读者,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必然是不同的。

以上是对人类行为的简要总结。让我们总结一下:

习惯于逻辑思维的林先生意识到了其中的矛盾。难怪他持怀疑态度。家长的认知被医生老师围绕着这个因果圈牵着鼻子走,跑不出怪圈,也迈不出一步。特别是医生还提醒,自闭症是无法治愈的,谱系诊断会跟随孩子一生。那么按照上面的逻辑,血统行为也会伴随孩子一生。这让林先生一家更是悲痛欲绝。这样的因果与预后预警的恶性循环,就像一个精神牢笼,让很多明星的父母深陷其中。

林先生的投诉是:“没有化验,没有影像学检查。医生仅凭孩子的行为就诊断出了自闭症。”

你和销售人员的互动也是一种言语行为。你指着瓶子假装喝水。你在表达说话者的行为。业务员观察你的姿态,了解你的要求,然后正确的帮助你。他表现了听者的行为。虽然你和销售人员之间没有交流,但是你的说话者的行为和销售人员的听者的行为符合斯金纳对言语行为的定义。显然,言语行为是人类社会行为中最重要的行为。

本文所描述的儿童行为与诊断实例,代表了作者曾经工作过的美国儿童,如林老师的孙子大卫·贝克汉姆等。,并且所引用的医生的诊断行为也是作者所熟悉的美国医生的行为。作者无意代表国内孩子和国内医生。有成千上万的自闭症儿童,也有成千上万的诊断医生。他们的行为各不相同,读者要举一反三,切忌照搬。

这是对一个简单行为的分析。

根据《美国联邦特殊人群教育法》(2004年《残疾人教育法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p.l. 101-476,section 330.7),特殊教育中自闭症的法律定义是“一种严重影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以及社会交往的发育障碍,通常在3岁前开始显现。自闭症的其他特征有:1。僵硬动作的重复;2.抗拒环境和生活秩序的改变;3.异常的感官反应”。

下表简明地汇编了DSM-5自闭症谱系诊断标准。笔者有理由推测,这应该也是我国国内医生遵循的国际诊断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内容

中国自闭症网
中国自闭症网
致力于打造中国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