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路的时候千万不要看车。自闭症儿童没有安全意识怎么办? {自闭症康复中心}
首先要给孩子设定明确的界限,给孩子解释清楚界限的意义,让孩子坚定地遵守我们设定的界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这种另类的方法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改善孩子的不当行为,是我们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并提供替代行为:“吃完饭,我们可以一起下楼。”或者:“周末我们会去电视塔的观景台,在那里可以看得更远。”
家长要意识到,我们很多看似危险的行为,其实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这是很正常的好奇心。他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同时,他们应该告诉他们的孩子避免危险的做法。他们不应该以此为理由,给孩子设置很多限制。
再次提醒家长,实施这些方法前一定要安全,以免发生意外。
当我们很难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让孩子明白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服从指令”对一个自闭症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学会服从教学指令,实现我们的指令对孩子行为的有效控制,孩子才能更顺利地学习必要的技能。
在前一点中,我们提到了为孩子设定界限。但是,设定清晰的边界并不意味着设定更多的边界。相反,我们应该设置尽可能少的边界。
“咦?你的车在哪里?没了吗?我们找找吧!”“那是什么声音?小狗在叫吗?”巧妙运用疏导,可以防止孩子再次做出危险行为。
很多熟悉自闭症儿童的人都知道,他们往往会忽略一些危险的东西。
虽然我们给孩子设置界限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试图阻止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时,要注意态度,但是在我们看来是危险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适合有一定理解和因果能力的孩子。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的自闭症儿童,依靠惩罚来控制危险行为未必有效。
如果一时想不出什么样的替代行为可以用,那就只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专注于一个比危险行为更有吸引力的活动。
当孩子能够服从指令时,我们要及时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建立“强化”与服从的关系。一开始,我们只要求孩子完成他喜欢的任务,创造机会表扬和奖励他服从指令。然后,逐渐给出一些孩子不太喜欢的指令。如果孩子听话,应该给他们更有吸引力的强化。
在“第三点”中,我们提到了“另类行为”。想想吧。显然,我非常喜欢玩水。经常看到外面有水,就不管不顾的往那里跑。这时候我能提供什么样的替代行为?我们可以告诉点点,我们可以在浴缸里玩,或者回家后带他去游泳池。
比如桌上的汤很烫,孩子就想摸一下。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用手背去触摸和感受“热汤”,这样直接的体验会比我们反复的口头劝阻更直接,会让孩子明白所谓的“危险”。
这时候往往要求家长照顾好孩子,因为悲剧往往只发生在一瞬间,事先没有排练,事后也没有关注的机会。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必须意识到危险,让孩子远离危险。
如果是大声训斥拒绝孩子,在孩子看来是我们在惩罚他,是我们在阻止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用自己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要求。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非常危险的行为,比如用手摸插座,爬阳台或者其他攀爬行为。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不可逆转。
我们给孩子设定一些行为边界,初衷是让他们的“危险”行为得到有效的约束和纠正。
除了提前预防,当问题行为发生时,也要把握正确的引导方式。
通常大人看到孩子的危险行为,第一反应无非是尖叫,大声喝斥,甚至轻轻打孩子的小手训斥。
但是,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规则”是需要注意的,一旦不遵守,就可能受到伤害。比如吃饭的时候,跑跳的时候可能会噎着,在楼梯间打闹追逐的时候可能会摔倒,随意玩火或者拿刀可能会伤到自己或者别人。
所以在家里要尽量少设置“界限”,比如把电源插座盖住,在桌角安装防护软胶,在楼梯处加围栏,把菜刀放在小孩够不到的地方,在大门内侧顶部加卡扣,如果住在高层,就在露台外面,或者在通往露台的出口加围栏等。
有些孩子对环境不太敏感,对声、光、热等感官刺激不敏感。经过多次演练,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善,家长可以在保安全的范围内,适度让孩子感受什么是“危险”。
特别是在孩子做一些危险行为的时候,如果我们给出停止或者转移注意力的指令,孩子就能按照我们的指令去做,这样就更能保护孩子的安全。
所以大人态度要端正,以免孩子把这种危险行为当成吸引大人注意力的开关。当孩子做出危险行为时,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以平常心面对,同时也要迅速靠近孩子,用平静的语气告诉孩子“这是插头,很危险”,同时将孩子带离现场。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弗罗斯特定律,意思是如果你想建一堵墙,你必须知道要建在哪里。要制定规则,就要知道规则的边界在哪里。就是规则一定要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明确规定。
很明显,他喜欢捡起地上的东西,不管能不能吃,都往嘴里塞。如果他阻止了他们,他会大哭大闹。所以为了防止明明捡地上的东西,妈妈会给他带一个腰包,里面有很多零食。当他想吃东西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吃零食,这样他就不会捡地上的东西吃了。
因为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建议父母不要经常拒绝孩子的要求。至少90%的时候,我们应该对孩子说“是”,只有10%的时候,我们应该说“不是”。
这种方法不适合把扔东西当成一种刻板的或者喜欢的活动的孩子。同时也要注意对邻里和安全的影响。
比如你明显喜欢爬窗台,我们可以在孩子面前的阳台上放一个他喜欢的陶瓷玩具,然后让孩子“不小心”把瓷娃娃碰掉。我们带孩子去看看这个碎瓷娃娃,让他感受一下失落,以后再也没有玩具了,去体验一下这种危险行为的严重后果。
当孩子不服从命令时,我们要尽量做到不开心不生气,保持冷静中立的态度,积极引导,而不是轻易做出错误的惩罚。
比如孩子喜欢到处跑。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允许他们乱跑的地方是足球场,不是马路。
当孩子行为不端时,家长一定要明确态度,“不”或“不”,而不是“不”或“这样不好”。用咨询的语气,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被允许的,或者至少是不应该被指责的。
比如点点喜欢把身体探出窗外看外面的风景,但在她妈妈眼里,孩子把半个身子挂在窗外是极其危险的。这时点点的妈妈就会对孩子说:“原来点点喜欢看外面的风景,可以和你一起看。让我们坐在小凳子上。阳台旁边太危险了,她会担心的。”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不成熟,对各种好玩的东西都很好奇,却不知道危险的东西对自己的伤害有多大。
适当的时候,让孩子有选择活动的权利,尤其是对一些“控制欲”很强的孩子。你可以主动给他们选择的机会,比如“你喜欢出去玩还是看动画片?”让孩子们能在安静积极的环境中玩耍。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