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特殊教育学校高二学生马逸飞,在音乐与音乐的道路上。 《感觉统合失调》

时间:2022-11-07 07:44来源: 作者: 点击:
  

上学、考试、练琴……高二学生马逸飞和普通女生没什么不同:她憧憬着大学生活,偶尔也会为学业担忧。

马逸飞的小提琴老师、青年小提琴家曹及时伸出援手——无法赶到排练现场指导,于是通过视频给上了一堂演奏乐谱要点的课。“亦菲有音乐天赋,学得快,一定会演奏成功的!”曹老师的鼓励让找到了自信。

就这样,5岁的马逸飞开始学习钢琴。看不懂乐谱,父母就一遍又一遍地读给她听——不难想象,马逸飞为了达到常人的练习效果付出了百倍的努力。除了特殊学校的文化课,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练琴上,经常是四五个小时。

除了一件事——两岁时,她因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被迫摘除眼球。从那以后,她的眼睛就黑了。

学习音乐对于这个普通家庭来说并不容易。而且交通费和课时费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我爸妈买了一架二手三角钢琴,而不是立式钢琴给她练习。平时妈妈工作忙,周末陪她在上学的路上,但她从来没有对女儿抱怨过。在深深的家庭爱中长大,马逸飞特别懂事。在学好音乐的同时,为了文化课不掉队,她经常学习到深夜。

漫长的旅途中度过了无数个夜晚。火车在北方的平原上疾驰,窗外的夜静如大海,但马逸飞却有一份难得的悠闲:一上车,她就戴上耳机听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是她最喜欢的——梁祝的优美旋律和四季的优美旋律让她陶醉。

随着她表演的成熟,马逸飞开始参加音乐表演。观众的掌声和众多的荣誉让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决定报考艺术院校的作曲专业。

闭幕式在四天后,时间紧迫。那天深夜,马逸飞和她的母亲乘飞机抵达北京。在飞机上,妈妈给她读新谱,她在脑子里仔细琢磨指法和弓法。下了飞机,她就“脑子里有音乐”。

多年的努力和丰富的表演经验让马逸飞备受欢迎。3月9日,她接到通知,“马上去北京,准备参加。”

闭幕式上,马逸飞穿上粉色礼服,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从容走上舞台。悠扬的旋律从她的指尖流淌出来,征服了全场。“正式演出比每次彩排都好!”唱到最后,屏幕前的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两行泪水滑落。(记者张文)

“我喜欢听小提琴音乐。我能学吗?”马逸飞9岁时的要求让她妈妈很为难:学钢琴已经很难了,小提琴和钢琴一样难。

“我来教!不收学费。”北方民族大学器乐系主任韩春提出要教马逸飞拉小提琴。韩春弹钢琴作为示范,而马逸飞触摸她的手,手臂和背部来学习基本动作。

那一瞬间,从小失明的她,奏出了沁人心脾的旋律,也是对火热青春的赞歌。

无聊的练习并没有杀死马逸飞的兴趣。“音乐带给我快乐。琴声一响,我仿佛看到了光明。”她说。好事多磨和马逸飞同时通过了业余钢琴八级和小提琴五级考试。

弦乐,琴弓,钢琴声。北京残奥会闭幕式上,来自宁夏特殊教育学校的16岁视障女孩马逸飞身着正装,款款走上舞台,演奏小提琴《雪花》,观众屏息聆听。

留给她练习的时间不多了。第二天下午在北京,是闭幕式的彩排。在排练过程中,乐谱一直在修改和改进,这意味着表演技巧必须不断调整。短时间内适应不断变化的乐谱让马逸飞感到不安。

父母对她百般疼爱,从小就教她吃饭、穿衣、拄着拐杖走路。渐渐地,妈妈发现,小马逸飞特别喜欢摸家里的立式钢琴。而且小姑娘记忆力很好,有些曲子听两遍就能哼出来。为什么不让她学音乐?

2018年开始,在妈妈的陪同下,她每个周末都从银川去北京学习作曲和乐器。这对母女乘坐周五晚上9点的火车,周六早上到达北京。然后,我坐地铁,坐公交,在作曲和小提琴课程之间来来回回。忙碌了一个周末,连夜赶火车,周一早上返回银川。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内容

中国自闭症网
中国自闭症网
致力于打造中国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