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采访了湖北随州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刘,这所学校是他自己出资建立的。 《感觉统合失调》

时间:2022-11-07 07:44来源: 作者: 点击:
  

孩子们正在上声乐课。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刘:我们是一所公益学校,不收任何费用。学校实行寄宿制,学生每半年回家一次。这种安排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给父母松绑。有残疾人的家庭一般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往往要牺牲大量的工作时间来照顾他们。孩子一直住在这里,父母有时间出去打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

两年来,500多名残疾青少年在这里学习、训练、康复、照顾。在刘眼里,这不是一所简单的学校,而更像是一个家。

博爱特殊学校校园一角。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刘:让残疾儿童融入社会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和目的。我们学校很多学生连基本生活都照顾不了。我们必须教他们像自己洗澡和洗衣服这样的小事。然后训练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比如怎么看最简单的红绿灯,怎么去超市买东西。三是规范日常行为,教会他们注意个人卫生,礼貌待人。四是康复培训班,让智障儿童用脑,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智力。

2010年,艾博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它位于睢县安珠镇徐家嘴村。两栋三层楼,一间平房,就是整个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7人,陪读学生110人。这些学生年龄在7岁到30岁之间。80%有智力障碍,剩下的学生基本都是重度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

刘:我妻子非常支持我。她认为做好事是好事。她和我大儿子都在学校工作,一个管账目,一个管办公室管理。小儿子现在读高中,学习比较紧张。他来这里比以前少了。我想,如果他愿意,等他大学回来,他会带着我的班,继续办学校。

这是湖北省唯一一所民办免费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56岁的刘,带着前半生所有的积蓄,带着全家,把这所面积不足10亩的学校围了12年。

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他们的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我接触过400多个残疾人家庭,但这还是一小部分。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就像水面上的涟漪,从一个点扩散到另一个点,可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给更多的家庭带来光明。

如果家长想念孩子,可以随时去学校探望,学校也会每天在微信上发视频。有些家长确实很担心,想在学校工作,我们也接受。比如厨房有两个员工是学生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工作。

刘:最大的困难在于资金。学校是免费的,免学费和生活费,但是费用很大。师生长期住校,吃饭穿衣都要花钱。消费最大的是一次性日用品,如卫生纸、纸尿裤、瓶装水、洗衣粉等。仅此一项,一年就要花十多万。

刘:一开始,学校的运作是由我一个人补贴的。我把之前办技校赚的钱都投进去了,年年亏损,很快就花光了。无奈之下,我在学校周围租了100多亩地,种了些蘑菇和黄精。每年地里的收成都用来补贴学校,但还是不够。好在这几年政策越来越好。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学校得以维持基本运转。但是今年年初,我没有再招生了,学校也活不下去了。

睢县艾博特殊教育学校门口。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刘: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比职业培训更重视教育和康复训练。但如果找不到就业,就很难在社会上生存,这也是大多数残疾儿童家长的担忧。我们学校做了很多努力来研究如何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据我所知,已离校的学生中,已有100多人成功就业。

刘:一开始我没有什么崇高的想法,就是单纯的想做点好事,做点事情。2003年,我创办了随州技校孔家坡分校。2009年,我在睢县唐先镇桥头村招生时,遇到一位中年母亲,她央求我去她家看看。在她家,我见到了她残疾的儿子。她哭着告诉我,自从残疾孩子出生后,家里就没好过。不知道孩子以后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在活着的时候观察他。以后该怎么办?别人家的孩子越来越亮,我们家的孩子越来越黑。”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从那时起,我开始研究与残疾人有关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我访问了许多残疾人家庭。我对他们的困境了解得越多,就越想帮助他们。

在社会训练的基础上,我们也有针对性的课程,让智力较低的孩子重点补文化课,让全盲的孩子多学习按摩技能,让热爱文艺的孩子学习音乐,让智力正常但身体残疾的孩子学习电脑和电子技术。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内容

中国自闭症网
中国自闭症网
致力于打造中国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