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可以用“强化”吗? <自闭症儿童>
选择合适的强化剂并不容易。首先考虑是否健康。有一些零食孩子特别喜欢吃,但是吃多了会不健康,比如巧克力;还有一些物品,如打火机、弹珠、锐器等,对孩子有危险,也不是合适的强化物。所以家长要合理选择对孩子有利的强化。常用的强化类型有食物(孩子爱吃的零食)、物质(贴纸)、赞美(语言)、代币等。
很多家长经常问:什么样的强化适合孩子?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父母应该从哪里开始?爸爸会教你的!
对于三分钟热度的孩子来说,新鲜感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多准备一些增援,这样才能保在训练过程中有足够的增援来鼓励和引导孩子。
然后孩子向妈妈要巧克力,妈妈说:“你现在不能吃。你刚刚吃了很多。”孩子开始哭,她妈妈妥协,“好吧,再来一块。”
强化应该让孩子看得见,让他知道有好的合作就会有好的事情,但是不允许讨价还价,比如“如果你听话的话”
今天我和晓晓一起打球,但是晓晓不想玩。妈妈给了一个指令:“把球放在框架里”,孩子用脚把球踢了起来。母亲给了奖励,说“好孩子,妈妈给你巧克力,听话”,孩子的错误行为继续出现。
“贿赂”就是用物质的东西引诱孩子完成你的指令或任务,比如“把球放进盒子里,给你巧克力”。
当母亲给出“把球拿起来放在盒子里”的指令时,孩子并没有按照母亲给出的指令完成任务。当孩子没有完成指令时,母亲用“贿赂”让孩子听指令。不可取的做法是提前展示强化,并用它来引诱孩子听指令。反而让孩子误会这是用脚踢球的奖励。
孩子“哭”来满足要求的行为得到了加强。以后不满足要求时,也会采取同样的方式来获取。
奖励可以肯定孩子的某种行为,从而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但是如果奖励是在不正确的情况下给予的,那么就是不正确的行为得到了强化和肯定。
强化是指对儿童的正确行为给予奖励,使刚出现的正确行为在未来得以维持或增加。增强剂可以是物质的(零食……)也可以是精神的(口头表扬、拥抱、竖起大拇指)。凡是能起到鼓励作用的,都可以称为增强剂。
奖励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各种技能,提高社交能力。比如孩子把球放在盒子里,这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可以鼓励加强孩子把球放在盒子里的行为。下一次,他自然会把球放在该放的地方。
在母亲第二次给出“现在不能吃”的指令后,孩子采取了哭闹的行为来表示反抗,父母的错误行为再次奖励了孩子的错误行为。这一次,巧克力成了“哭”的奖励。
比如,你给孩子一个“把球放进盒子里”的指令,孩子照做了,家长就可以说:“你真行,你能完成妈妈给的任务。”这时候家长可以给他吃点心,加强孩子听指令的行为。如果强化是在孩子的错误行为之后获得的,会让孩子曲解强化,强化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家长要学会如何利用好强化剂,让强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但家长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好的强化剂。
如果你非要表现出强化来诱导孩子训练,那你的训练方向就错了。长此以往,孩子会想:“我这样做,会得到什么?”这会让他们觉得什么都是需要回报的。强化必须紧跟行为,才能发挥其意义。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