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殊教育老师:三四十个自闭症孩子被隔离,家长找我帮忙。 {什么是自闭症}

时间:2022-11-10 00:00来源: 作者: 点击:
  

比如我之前接触过一个孩子,我教孩子系扣子。父母说不会绑也没关系。我们以后不穿有扣子的衣服了,还教系鞋带。父母说我们不穿系带鞋。遇到这样的父母很无奈。

杨红玉:照顾好孩子,从规律的生活和休息开始。在规则上并不死板。尊重孩子在重大事件上的刻板行为,在细节上打乱刻板印象,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看似简单,但坚持尝试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后来发现龙儿喜欢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里面有一个他妈妈围着围裙用吸尘器拖地的片段。这启发了我,我告诉他这是拖地。我一遍又一遍的给他弹,利用他死板的行为,用了一个多星期,教了他一点。

做饭的时候,我也会刻意安排一些活动让龙子发泄,比如切肉,白菜,胡萝卜。这些都是发泄情绪的方式,但前提是要告诉他这些菜是干什么用的,以做菜的名义找到发泄的出口。现在住在哈尔滨一个特殊教育老师家里。从监控里可以看出他每天都挺开心的。

二是看孩子的状态。有的孩子情绪稳定,不选场合。我建议去避难所。家长要提前拿好孩子的依恋物品,一开始不要干预。让孩子观察和了解庇护所,知道我们生活在这里,让他慢慢融入。当这些孩子看到父母在场,父母与他们互动时,他们逐渐放松下来。你也可以利用庇护所的许多条件来教育孩子,满足他们的需求。

杨红玉:我为什么要吃药?因为他没有自我保护(自理)的能力,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表现出焦虑和烦躁。其实这些孩子的生活都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是我们很多家长误入歧途了,很多家长在其他方面花费了太多的精力。

龙二的手工特别好。他曾经用羊毛钩住一副梵高的天空图一年。别人出高价让我把这个作品转卖,还有人建议龙儿做一些手工之类的工作,我就放弃了。

例如,自闭症儿童喜欢玩水。让他们早上玩半小时水,下午玩半小时水。玩水不瞎。让孩子洗毛巾和手,发泄一下转移注意力。

怕他闲着会心烦,我觉得房间里有地毯,可以教他用吸尘器清理地毯。但是,龙儿有一个声音敏感的问题。我一打开吸尘器,他就把它扔了出去。我知道他喜欢吃奥利奥,就让他听听声音,吃个奥利奥。刚开始只能听两三声,就把时间稍微延长一点,让他接受吸尘器的声音。

上海此轮疫情累计感染人数已超过50万,且没有停止的趋势。

大米和小米:看得出来,龙的隔离特别有收获。

杨红玉:都是一样的。大部分家长求助是因为不知道去哪里隔离。目前上海的隔离方式有四种:家里、收容所、宾馆、医院。严重的红色代码,比如发高烧去医院。一般红色代码(无症状感染者)会去酒店或避难所。在其他情况下,他们大多被隔离在家中。

这次疫情暴露了所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就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家里的生活,突然改变了原来的生活状态。当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会有一种紧张的心态。有些能力差的孩子,情绪问题会更严重。父母怕影响到周围的人,无奈之下只好听从别人的建议,服用稳定的药物来安抚他烦躁的情绪。

人们常说,要适应这个社会,自闭症儿童能适应什么?他们也没有勾心斗角,主要问题是面对各种生活环境。

学会下蹲后,早上教他用脚搓,下午教他下蹲。我把水倒在要清洗的瓷砖上,清洗了一块,然后换了另一块。三四天,他学会了擦地板。

杨红玉:首先看看孩子的情况。比如发高烧,有肺炎、脑瘫、癫痫等基础疾病,一定要向医院申请。我遇到过一个自闭症并发脑瘫癫痫的孩子被隔离到医院,但是医院只是帮你退烧,然后把你拉出来,不会耽误你太久的。

杨红玉:酒店环境很好,但是越多的孩子到后面,就越难。因为空间狭小,环境单调,没有太多的活动空间,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互动。过了两三天,孩子觉得无聊,吵着要走。

被孤立在家的孩子,安排好作息时间,家长多和孩子互动。一日三餐最耗时间,做饭是最好的互动方式。

十年前,我上过社会实践课。我每天带孩子去大型农贸市场买菜,买他爱吃的黄瓜,香蕉,水果,鱼。

杨红玉:这个过程说起来很有趣。隔离结束后,龙妈妈说了一句经典的话:我希望永远待在酒店里(隔离),可我说你每天都要待在酒店里,我快疯了(笑)。

第一天,龙儿还记忆犹新。第二天,他焦躁不安。他把矿泉水倒在窗户上,一头就跑出去了。我们开始住在十五楼,后来他申请换到三楼,因为他一直开窗。

所以我给他定的目标是,当他离开我或者他父母的时候,他在所有的环境里都不会让人讨厌,在别人做事的时候他也能帮到别人。这是我对他最大的期待。

能坐得住,对兴趣爱好感兴趣的孩子是酒店里最好的,因为他们喜欢安静。然后,他们可以通过带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来很好地适应,这样他们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酒店里最好用的东西是水、沐浴露、扫地机、吸尘器。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他们可以打发时间,学习技能。

在上一篇文章《上海小屋的自闭症儿童》中,特殊教育教师杨红玉介绍了两个向她求助的孩子。因为情绪问题,给他们打了镇静剂,让他们冷静下来。最新消息是,两个孩子已经出舱,顺利回家。

杨红玉:几乎每天都有。具体数据没有统计。从2020年武汉疫情,2021年9月哈尔滨疫情,今年春节前后珠海疫情,到现在上海疫情,五六十个家庭陆续来找我。其他地区不确诊,大部分在家隔离。上海的家庭(这次求助)比较多,大概三四十个,基本都是隔离在收容所医院或者宾馆。他们是阳性且无症状的感染者。

杨红玉:比如说,因为龙儿动手能力好,喜欢玩水,所以我会教他清洁卫生间的瓷砖。这个简单的动作对他来说很难。

其实我们的理念一直是希望孩子以后能独立,能自己照顾自己,很多训练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投入的。

这也是我一直倡导的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不是什么都有教材和课本。不管我们去哪里隔离,在什么环境下隔离,父母都要开动脑筋,利用孩子的爱好和有限的条件,让孩子学习技能。不能说疫情发生了,家长就平躺。

龙从来没有住过收容所。如果他去了,他会百分百安全,他会觉得很幸福。这个地方的人太有趣了。

杨红玉:前一段时间,我的一个学生和他的父亲被带到浦东的一家酒店进行隔离。这个孩子是个安静的孩子,他非常喜欢画画。只要他有电脑和画纸,他就能解决。4月4日进入酒店隔离,4月22日回家隔离,期间情况良好。

还有一个问题。自闭症孩子学钢琴,学乐器,有这样的爱好是没问题的,但是在医院和酒店不能带。孩子兴趣没了,生活不能自理,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杨红玉:收容所最大的问题是环境嘈杂,消毒水味道很浓。很多自闭症儿童对味道特别敏感,尤其是对消毒液。

我也和他一起做广播操,做运动也能发泄情绪。洗毛巾袜子短裤也是一条一条的教他。最让我高兴的是,他学会了用脑。比如洗完衣服没地方挂的时候,他会挂在窗帘杆上。这家旅馆有中央空调。他自己找了一根绳子,绑在中央空调的出风口,挂好衣服。这些都是他在酒店隔离期间学到的。

很奇怪,这些家庭是第一批被诊断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按理说,父母的抵抗力比孩子强很正常,但很多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也是最先被诊断出自闭症的孩子。

杨红玉:不多也不少。功能低下,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基本都用安眠药。他们有的自己带药,有的不带,就帮他们去经纬中心开药。

但这种情况并不一定代表所有的自闭症儿童。我以前的一个学生,龙二,比较活跃,住不了酒店。2020年初,龙妈妈和我带他去武汉旅游。不幸的是,我们成了密切接触者,被隔离在酒店16天。当时住的酒店是套房,房间很大,配置也不错。每天都有水果供应。

有些孩子喜欢听马桶冲水的声音。你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他学会蹲下小便,蹲下后冲水。当孩子满意了,家长可以要求他听指令,做一些工作,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杨红玉: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但有时父母很固执,总觉得人们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他们的孩子。比如大家出门坐公交或者地铁的时候,有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奇怪的行为,周围肯定有很多人会看一眼,看一眼。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另一个原因是,他们需要时间来学习一切,如做饭,做家务,照顾自己。这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需要时间积累。等到40岁再去教书就太晚了。

因为爆发,父母平时忽略的问题会被放大。

先教他站着擦,把抹布垫在脚下。我将首先演示他从一边到另一边的摆动。他不能用一只脚移动,但他总是用两只脚移动。后来一只脚动不了了,我就教他左右摇摆,然后上下摇摆。

龙不会蹲,一蹲就跪在地上,然后开始训练他再蹲。他喜欢洗澡,我让他洗澡前先练蹲。我蹲下来演示,时间从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逐渐拉长。我让服务员给我买了三双拖鞋和一把刷子,把水放在垃圾桶里,让他蹲下来刷鞋。龙是视觉的孩子。我告诉他三双鞋可以擦,他可以洗澡,从而教蹲。

杨红玉:如果你心情正常,父母每天在家都会心烦意乱,更别说孩子了。比如龙子有自残行为,不是一两天就能克服的。隔离期间,他一度情绪失控。他正在独自玩耍,突然他的头撞到了墙上。因为我很了解他,知道他是在表达不满,所以我允许他在安全的范围内发泄一次,马上拥抱他。

但是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担心别人会看不起他们,所以避免很多人的帮助。很多家长喜欢置身于自闭症这个特殊群体的圈子里,而我们却把自己锁了起来。别人怎么帮你解决你的问题?父母应该学会寻求帮助。现在社会的包容和关爱越来越好了。

为了安抚他的情绪,我脱下床垫,让他在蹦床上发泄。第4天,他完全处于疯狂状态。他每天不停的用头撞墙,什么办法都帮不上,只好求助120到经纬中心吃药。当时三四个警察给他打了镇静剂,情况稳定了。平时孩子最大的依恋就是他亲手做的钩针画。我们行色匆匆,没有带这些东西,所以很乱。这些东西在身边,他就稳定了。在他发泄完情绪后,第7天,他能够慢慢平静下来。隔离之后,龙儿学会了很多技能。

避难所面积大,可以到处流动,也有医护人员。如果有什么突发问题,可以及时送到医院。但最初三天的庇护是艰难的,适应后对孩子非常有利。

找到共同的帮助热线。比如精神卫生中心的电话,提示你一直有经纬中心的就诊卡,有些药需要凭处方购买。有了这张卡,在紧急情况下买药会更方便。

很多家长并不务实,认为多教孩子一些知识,家务就能慢慢融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不教他们,他们永远不会。

杨红玉:比如文化课、钢琴课和乐器课。13年前,我带了一个4岁的自闭症孩子,他的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语文、数学、口语的训练上。他善于演讲,蓝天白云乌云滚滚。但是这些能救他的命吗?他对生活一无所知。他不能洗澡,蹲下,吃饭时也不能咀嚼。大人们说他会来吃饭,他总是在没叫他吃饭的时候晃来晃去。孩子最好的时光被耽误了,家长开始后悔。我今年17岁了,开始学习照顾自己已经太晚了。

杨红玉:我猜这和自闭症儿童免疫力低下有关。前一段时间,一家人被隔离在酒店里,一家七口,他们刚出去拿核酸。两位老人80多岁,有一个7岁的女儿。第一个确诊的是二十多岁的儿子,让我很纳闷。为什么他们的免疫力不如老年人?我认为应该警告父母这一点。

人物:杨红玉,1980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始接触特殊教育。2000年开始从事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2005年全职照顾自闭症儿童,先后照顾了4名重度自闭症儿童,主要是教他们学会自理。

居家隔离最大的问题是焦虑,不是孩子的焦虑而是父母的焦虑。很多家长工作忙,托人带孩子。他们不太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也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一般自己的孩子不会有大问题。在没有医务人员的情况下在家隔离也是危险的,尤其是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果有紧急情况,封闭期间不能打120,涉及人命。

农贸市场是个很好的训练场,鱼虾腐烂的味道,各种声音,买菜的声音,讨价还价的声音,混乱的声音,都能让孩子适应。

杨红玉:是的,这是一个大丰收。去年九月,我带着龙儿去了哈尔滨,在家被隔离了一个多月。那一个月,我们的状态也很平静。

良好的心态决定了孩子的状态。很多自闭症孩子不会笑,脸无表情,往往是父母长期压抑造成的。进入一个不熟悉的环境,有些家长怕孩子迷路做坏事。父母越紧张,孩子就会越紧张。无论在哪里被孤立,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参与进来,让孩子去玩。这是最好的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但前提是我们的父母准备好了?

龙对气味也特别敏感,还有鼻炎。第一天去农贸市场,他一直打喷嚏,我就拿着他最爱吃的冰淇淋开道。走一走,吃一个,第二天第三天照常走,就一点点帮他适应这个又吵又臭的环境。

放下面子,寻求亲友的帮助和支持。最重要的是认识和关注身边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有困难就找他们帮忙。

吃喝拉撒睡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我们很多父母却忽略了这一点。不是自闭症孩子不能适应环境,而是我们的父母没有教会他们如何适应。许多父母在脱离现实的情况下抚养他们的孩子。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内容

中国自闭症网
中国自闭症网
致力于打造中国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