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听话? 《什么是自闭症》
对于有一定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我们往往止步于此,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信任。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能力,建议家长给孩子一些提示或指导,帮助他们,和他们一起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首先,家长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个人的边界,即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去指责或命令孩子。
比如孩子把油漆洒在桌子上,妈妈说:“油漆洒在桌子上,怕干了擦不掉,桌子会变得特别脏。”
(第6版)【美】马尔乔内耶夫著。菲尔兹,帕特里夏·p·梅里特,黛博拉·m·菲尔兹,韩彩译。
在和孩子的对话中要注意这三点。
当你觉得不开心或者受到伤害的时候,如果你什么都不说,那种不好的情绪就会在心里持续发酵,进而产生怨恨。
这些沟通方式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夫妻、父母、公婆、同事等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孩子不包括在内。首先要确定,不能保孩子能听从父母的话,听父母的意见。但是,有效的表达可以大大提高孩子“顺从”的频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教孩子听话的同时,也要教他们描述自己,表达自己,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我的信息”。当同一事件中不同的人正面描述“我的消息”时,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学习,教会他们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这也是解决矛盾问题的第一步。
最近有家长问边肖“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父母觉得有些事情孩子很明白,但又觉得总是和父母作对。
频繁的命令和引导往往表达了对他人想法的不尊重和对他人能力的不信任。孩子也是人。同样,无论孩子的能力水平处于什么阶段,他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当你把不尊重和不信任传递给孩子的时候,你不会得到太多的配合。反而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父母在建立一种不健康的依赖关系,往往会阻碍孩子向自主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不主动思考的“机器人”。
想要熟练运用这种交流方式,就要学会克制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去批判别人的行为。
非语言表达往往是一种消极的表达方式。愤怒往往是一种掩饰自己恐惧和软弱的行为。未表达的感情和未解决的冲突,以及愤怒的情绪,都会破坏人际关系。如果父母和老师提供了这种行为的“榜样”,那么孩子就没有好的榜样可以遵循。
首先,大人小孩都不愿意听那些让人难受的话。父母常常把频繁的提醒和纠正视为一种引导。虽然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但是如果孩子开始反感家长的提醒和纠正,那么显然这种引导是无效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