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赌二胎的自闭症家庭呢? 《自闭症症状》

时间:2022-11-10 00:00来源: 作者: 点击:
  

休完产假,我更加珍惜和儿子独处的时间。在上学的路上,有一次我问儿子:“是不是因为我妈有了妹妹就不那么关心你了?”儿子频频点头。看来他真的委屈儿子了。但随着妹妹的成长,她立刻看到了爱情的补偿:妹妹很爱哥哥,他也有了玩伴。随着妹妹的成长,她儿子以前未开发的语言和交流能力被带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哥哥的责任:在机场照顾妹妹;给左下角的弟弟批改妹妹的口头作业,利用我在数学方面的优势。

我全家都看过电影《自闭症》。我带女儿去参加智障人士关于我哥的活动时,我跟女儿说,我哥有些地方和我们不一样。他病了,他不是故意的。我们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应该包容他,帮助他。我问女儿:“如果你的朋友因为哥哥残疾而不跟你玩了,你会怎么办?”姐姐说:“你可以再找一个朋友,但是只有一个哥哥。”

我爱人的哥哥有两个孩子,所以当我们打算要二胎的时候,我们对儿子说:“叔叔家有两个宝宝。我能不能也给你生个弟弟妹妹?”王想了想说:“我们家已经有一个男孩了。”我明白了。他也想要一个妹妹。

目前让他担心的是疫情下经济压力的剧增。“我和妻子目前没有精力工作,家里也没有稳定的收入。作为一名前电力工程师,我们有时会依靠兼职。这两年受疫情影响,真的很难。去年感觉很难。今年,我意识到今年更难。果然,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说实话,压力真的很大。”武哥老实。

因为很多事情,我们对妹妹的教育理念和一般孩子家长不一样。我们从不过早开发各种能力,也不上学前班。

领养了血统孩子的父母觉得我们的生活太难了,所以有些人觉得养一个普通的孩子很容易。其实养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辛苦。他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坐标系统作为基准。现在的时代,父母和孩子都不好过!

就这样,36岁的我又生了一只“小马”。怀孕前,她查出了四个子宫肌瘤,生下来的时候顺便切除了。结果她大出血,差点死掉。但是看到那个为此付出生命的小宝宝,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一次回婆婆家,婆婆劝我:“李婷,你可以再要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我和你姐帮你看看。”我说:“妈,我早就想要一个了,你儿子不同意!”我婆婆说:“我还是可以放他走的。如果你不管,我就告诉他。”还是婆婆的“权力”大。老公,孝子,第二天和我一起去省里做了孕前检查。

孕前检查的时候跟医生说了儿子的情况,医生建议我们一家三口做基因检测,要三个月才能出结果。回来的路上,我拿着薄薄的化验单,想着第二天要带儿子去抽血,要提心吊胆3个月。而且就算检测结果正常,医生也不能保怀孕期间会不会有基因突变。想着想着赌一把。就算我倒霉,我有经验,也会干预,所以我就把基因检测单扔了。

“我们家给孩子灌输的观念是,照顾小妹妹是男人的责任,他自己也知道。早上我姐醒了,我说,你给我姐倒水,就给我姐倒一杯。就是很适合冷热的那种。”武哥说。他的儿子会躺在床上盯着妹妹看,也会经常想抱抱他,这让他很欣慰。

“我们也提前告诉岳越,他不太明白这一点。问他想要弟弟还是妹妹?他说,姐姐。”武哥回忆道。

这一举动让我大吃一惊。她一直很温顺,不喜欢出人头地。经过分析,我觉得这和丫丫成长过程中我们给予她的正面影响有很大关系。

妹妹出生后,精力和时间都被第二个孩子占据了,难免给儿子的关注少了。在生女儿之前,我已经有意识地训练儿子自己上下学,所以在我休产假的时候,我反而锻炼了儿子独自出行的能力。有时候太忙了,我会指示儿子帮我做一些挑水、扔尿布的工作。他愿意帮忙。

丫一岁多了。我们圈子里好几个好家长都同意每年至少带孩子去公路旅行几次。在旅途中,雅雅从小就看到了和哥哥一个血统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她一点也不觉得自闭症更不自然,更特殊。只是人和人不一样,世间万物都不一样。

“我妻子也想再要一个,这就够了。我们没有了解过,也没有咨询过圈里的家长。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和别人不一样。提问是别人的经验和想法。你觉得对,就去做。”他说。

后来我真的接受了儿子,觉得好好培养他就可以了。但是朋友和亲戚一直催我再要一个,直到我读到一篇文章,触动了我。“生二胎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以后给大哥留下一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这是事实。一些父母因为第二个孩子年龄较大,开始拒绝自闭症的长子,导致家庭矛盾激烈。小学的时候,我们正式跟她谈过我弟弟的问题:“我弟弟永远是我和爸爸的责任。你愿意照顾他。是情分,不是本分。但法律上,你必须是排队的监护人。”这些她都知道。

我儿子多多是重度自闭症患者,出生于1994年3月31日。

进入初中后,越是幸运的我越是遇到了一个非常包容的学校,顺利的融入让夫妻俩有时间和精力考虑二胎。

“岳越现在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小帮手;他很爱妹妹,会想抱着她(在大人的照顾下),和她分享她的魔方和积木,拿她的零花钱给她买小女孩的玩具。“武哥说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组成一个“好”字。作为父亲,他累并快乐着。

那是从四川上路回北京的路上,多多不想回家。当他认出他家附近的建筑时,他感觉很糟糕。他在车里大吵大闹,打了他旁边的女孩。雅雅那时候八九岁,还很小。可能会疼。她立刻从座位上跳起来,一个小拳头雨点般落在她哥哥身上。

现在小武哥分身无术。白天,他会带岳越去上课,中午回家给家人做饭。做什么和怎么做来自Tik Tok。下午,继续陪我。晚上,他会带岳越出去散步,这不能让他觉得这个家庭的重心是在照顾他的女儿。周末的时候,为了增进兄妹之间的感情,一家人会三五成群的出去,在小区里晒晒太阳,就像任何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一样。

当我抱起这个来之不易的小姐姐时,她的软弱改变了我原来的想法。当我抱起她时,我觉得这么美好的生命,不能承担从出生起就不属于她的责任。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选择这个?因为我觉得变量是永恒的,一切都在变,我们希望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丫丫都能够正确面对,坦然接受,自己生存,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锻炼自己背着背包独自闯荡世界的能力。

多多今年28岁。他一直住在北京惠玲的社区里。他在那里很舒服,而且他做饭和打扫房子都很快。每周有一两天,我带他去798的工作室上各种课程或者活动。妹妹雅雅,19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大一学生。

女儿叫“小苹果”,比哥哥小九岁半。起这个外号是因为当时流行《你是我的小苹果》这首歌,满街都是“你是我的小苹果……”。主要原因是在养了一个自闭症弟弟后,生活的意义和育儿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指望孩子能成功。“小苹果”的寓意只是希望他们的女儿平安健康。

央视曾经根据多多爸爸写的《星星旅行》一书拍了一部纪录片。主持人张越为这部电影制作了一个节目。她告诉我,看完电影后印象最深的是丫丫:“这类家庭的二胎大多分为两极,一是特别讨厌自己残疾的家庭成员,他们非常回避;像小大人一样懂事的早熟孩子。但是我妹妹看起来有点不一样。她很开朗,不像家里的残疾哥哥。”

很多语言能力不够,但是嗅觉非常灵敏,对周围的气味非常敏感。很多时候,它们会通过气味来感受周围的环境,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

很多社区的老父母都知道,吴师兄这位难得的陪读父亲,今年初二,年纪越来越大了。去年5月,小五哥家是进口的,女儿妞妞来到这个家。

我怀孕的时候,爸爸和儿子一起做胎教,两个人都只会说“宝贝,我是爸爸(哥哥)”,所以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我父亲和儿子承担了所有的家务,真的让我觉得轻松了很多。

儿子确诊后第二年意外怀孕。当时全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他儿子的训练和干涉上。时间、精力和财力...全力以赴,倾家荡产,人生捉襟见肘。孩子的意外到来没有带来一丝喜悦。经过商量,他去医院做了人流。

他没有过多考虑未来。首先,他太忙了,没有时间去想它。第二,女儿还小,一切未知。她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虽然岳跃是一个血统的孩子,但她的整体能力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她的思想是薄弱的。当妞妞长大后,岳跃的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选择。他不想担心不确定的事情。

在这里,出身家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为什么要生下你,就为了照顾你弟弟?”父母曾多次直言不讳地告诉年幼的NT女儿,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二胎长大后与家庭疏远,对女儿的伤害可想而知。

瞬间看到一米八高的人很多,咧开嘴哭了。哭过之后,什么都没发生。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对妹妹发过脾气。有一次,他以极快的速度冲过来打我。我妹妹目光短浅,她从我和我哥哥中间穿过。多多挥出的拳头立刻停住了,他在的时候我愣住了。

父母要想清楚,生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孩子只是通过妈妈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有我们的生活,他也有他的生活。作为父母,先过好自己,明白孩子永远不会坏。如果连自己为什么活着都不知道,孩子很难说好。

知道自闭症的男女比例是4: 1,一直想要个女儿,所以想尽一切办法怀上她。并且尝试过科学迷信的方法,比如去庙里许愿,找出宫里出生的男孩女孩的手表,吃两次叶酸。我已经尽力了。

小学四年级,一节课普及了自闭症的知识。听广播时,班里一个小男孩调皮捣蛋,大声嚷嚷着自闭症,一些孩子也跟着起哄。然后丫丫突然站起来:“你笑什么?我弟弟自闭!”

二胎的诞生首先是一个血统家庭的巨大喜悦,妞妞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活力。但这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忙碌的生活,父母应该为此做好准备。

小时候社会风气没有现在好,整个社会对自闭症知之甚少。直到2003年,自闭症才被国家卫计委列为残疾。当时政府对自闭症患者没有任何扶持政策。有鉴于此,我和老公决定冒险再生一个,想为多多“做”一个保障。我们也咨询了医生,医生提醒我们,国外有一个家族两个家系的情况。我们也在恐惧中纠结。王先生再三考虑后,说:“生吧。如果还是这样,我们两个就一起送海培(海淀培智学校)去!”

刚出生的时候,我特意请了儿童保健医生对孩子进行了全面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是蔡跟血告诉我们有“苯丙酮尿症”的风险,等待复查结果的这一个月简直是煎熬。幸运的是,结果正常。

她6岁上学后,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我们对她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产生了很多矛盾。小学毕业后,她被送到国际学校学习,离开了国内的教育体系,进入了另一个被误认为很轻松,但实际上更为严格的课程体系——IB课程。(即国际文凭组织IBO,为全球3-19岁学生提供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

有人问,雅雅毕业了,想留在国外工作,结婚,定居怎么办?我对丫丫说的是,“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不要想我们。如果你愿意回国发展,就回去吧。在国外感觉好,就在国外。没关系。”

这种血缘关系比夫妻和孩子更牢固。但是宝宝的爸爸反对再要一个,因为婆婆年纪大了,怕生二胎,老人又辛苦。甚至劝我领养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我们去福利院看过,才知道不符合收养政策。我害怕再有一个像我儿子一样的孩子。

有的人奋斗了10年,人到中年,年龄越来越大,身体条件越来越受限制。他们的心是横的,他们是天生的!所以在一些谱系家庭中,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兄弟姐妹:老大是谱系,老二是NT(也就是普通人)。两人年龄差距很大,有的甚至相差10岁。人到中年,又有了为人父母的感觉。快乐是加倍的,努力也是如此。但是,对于生了二胎的人来说,应该很少有人会后悔吧!

“我以前真的没想过。我们越年轻,从小学开始就越陪伴他。我们已经尽力帮他在学校融入,每天带着他东奔西跑,还要操心照顾小一点的,疏于照顾。”武哥说。

那时候计划生育是国策,自闭症没有被列为残疾,生二胎的路相当艰难。我们过得很艰难,给市政府带来了麻烦。终于在我二胎怀孕8个月的时候,老公给我递了一个准学生。巧的是,妹妹的预产期和多多的生日是同一天,所以我们选择提前一周手术。丫丫是2003年3月24日来到这个世界的。

女儿性格开朗,是父母的小棉袄,家里的开心果,弟弟的好玩伴,小老师。

小生命的到来让这个家庭更加忙乱。现在他越是在家学习,越是不去学校,父亲会单独给他上生物和地理课,因为这两门课马上就要考了。班级的学习进度和课程设置都不适合现在的岳跃,所以只能由父亲协助。妞妞主要由孩子们的奶奶和妈妈照顾。

加拿大和中国有12个小时的时差。周末早上我们经常和丫丫视频通话。她会和多多说话,但不多。多多在做什么?猜猜我在哪里。姐姐去新加坡读书之前,对新加坡的记忆很多。现在她想起了加拿大。

现在两个孩子经济压力挺大的。我和爸爸尽力让两个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现在,目标一是培养儿子的自理和自立,二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争取多活几年。以后我不希望儿子成为姐姐的负担,也不希望因为残疾把两个独立的生命体绑在一起。我已经开始注重信任,有立遗嘱不让姐姐做哥哥监护人的想法。我相信社会在进步,哥哥以后一定能有更好的信任。

其实我很感谢丫丫,因为丫丫是个普通的孩子。我和她爸爸也接触过普通孩子的家长圈子,对主流社会群体的想法和观念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体会到了养育普通孩子的不易,收获了另一种人生体验。如果我只有一个自闭症孩子,我将失去接触更多社会层面的机会,我也将失去另一种看待社会和人生的视角。

从多多身上,从我遇到的很多谱系孩子身上,我学到了一个教训:行为问题严重的孩子,十有八九有家庭教育问题的父母;对于有严重情绪问题的孩子,家长也可能会用情绪来解决问题。我的很多行为问题都是因为情绪问题,而他的情绪问题背后,是因为我有时候用情绪处理问题!

有些人帮柳树挡风。今天,他们被这种观点说服,明天,他们被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点感动。不知道是做看客,还是做主角,去掌握自己的命运。

你越懂事,早上就会准时起床。洗漱吃饭后,爸爸会按照学校的节奏,上午下午帮你写作业。中午,他会帮爸爸做饭。他能自觉独立地煮饭烧水。吃完饭,就该多陪陪妹妹了。哥哥姐姐会一起玩,一起听音乐,气氛温馨和谐。

采访小武哥不容易。

有了儿子的育儿经验,我一直关注着女儿的身心发展。1岁会走路,1个月后会说话。基本上她是按照普通孩子的发育里程碑来发展的。3岁的时候,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女儿不是血统。

老天保佑,摘掉节育器三个月后,我怀孕了。儿子怀孕了,能吃能睡。这个宝宝不一样。他吐得很黑。我想是我女儿。我不会错的。

多多也很爱妹妹,特别听她的话。在我的记忆中,他只对他妹妹发过一次脾气。

作为“奖励”,吴师兄和我分享了他14岁的儿子和11个月大的女儿的关系。

“在我们开始之前,(孩子们的)照片就发了。”武哥笑着说,妞妞出生了。

现在妹妹上二年级。她上一年级的时候,经常和哥哥一起去小区玩。现在弟弟都不愿意跟在妹妹屁股后面玩小女孩游戏了。经常是女儿拿着手机手表下楼找朋友玩,哥哥在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生下妹妹的第一天,奶奶带着儿子来医院看我们。他一直看着摇篮里的妹妹,我能看出他内心的喜悦。他从来不关注别人。看来血缘关系真的很神奇。

生二胎,对于小武哥和他的爱人来说,似乎没有很多血统家庭那么多纠结的矛盾。

妞妞是去年五一期间出生的,当时她妈妈在山东老家带娃。4月30日,小吴歌带着岳越去北京上课,那天是期中考试。父子俩打算考完试后,避开五一高峰期,2日回山东见母亲。

他心里有很多知识。他觉得和姐姐同岁,会放过他,和父母的权威完全不同。所以他知道如何去爱他的妹妹。只要她坐在一边,他总会有一双特别慈爱的眼睛。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内容

中国自闭症网
中国自闭症网
致力于打造中国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