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激动和前进的能量 [自闭症症状]
你好!我一直在看你的文章,我老婆买了你的电子书。我是孩子的妈妈,目前有一个困扰的问题。我家孩子现在7岁多,上一年级。有时候我总是对她犯错误,我就会打她。她开始反抗我,一直反抗,然后想起来还是会想打我,在我面前晃拳头挑衅我。学校放假的时候,她开始比划小拳头,假装在打架。我担心这个孩子会在学校打孩子。不知道怎么预防。这个青春期的会不会打我一顿还给我?迷茫,期待大家的指点。
这位家长的孩子9岁,已经到了心理觉醒的临界点。孩子表现出这样的退缩是正常的。本质上还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因为他的自我意识起来了,他看到了差距,他知道羞耻,他会针对外界不友好的环境采取自己的行动。就像我以前一直说的,这是一个危险期,也是一个机遇期。危险在于,孩子的羞耻感过度积累,会转化为愤怒感,情绪会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甚至可能爆发巨大的冲突。机会在于孩子大脑的快速发育。如果父母和家庭的能量能够笼罩和滋养孩子,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同自己,找到自我奋斗的道路,那么孩子巨大的心理躁动就会转化为巨大的前进动能,就像核电站一样。青春期孩子的变化是巨大的,前提是控制有序,这是父母需要努力的。我们必须用建设性的手段来帮助孩子,帮助他们把精力用在建设性的方向上。理解、包容、保护、修复、信仰、引导、激励都是建设性的力量。
希望大家在看书的时候,能够更加认真,花一些时间去消化和反思,达到知行合一。
第二位家长说,看我的文章和书,有一个逐渐了解的过程。其他几个家长也跟我说,两年前看不懂我的书。现在看了一遍,发现自己懂了,心态调整的越来越好。我所有的书都是用通俗语言写的,简单从文字上看应该很容易读懂。书中提到的理论上的东西,都是从十几年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家长有切身体会,稍微有点心应该能理解。明白了,就去做,不仅能省很多钱,最重要的是少走弯路,少伤害孩子。培养血统的孩子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整个过程其实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长。选择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教育。
孩子心理问题耽误了。现在出现的问题,其实是几年前隐藏的,是这几年负面情绪积压形成的。最近很多家长反映,十多岁,十二三岁的孩子情绪失控,有的甚至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其中一个孩子,从精神病院出来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个月,出不来。虽然家长做了一些努力,等了几个月,但是因为看不到孩子好转的迹象,觉得很委屈。他们哪里知道,既然孩子的心理问题在几年内就形成了,那么他们所受的伤害没有得到彻底的修复,没有得到更细心的照顾,又怎么可能好起来呢?如果父母只盯着自己的感受,只想着自己的得失,不知道问题是自己造成的,甚至认为问题都是孩子的,那么这个家庭是没有能力修复的,孩子又如何走出去?
最后贴一个刚刚一位家长问我的问题。
对于4月20日文章中的家庭,家长们也纷纷发来消息表示理解和支持。
第一个家长曾经迷茫过,差点走进死胡同,但最后选择了活着,所以他们的状态越来越好。他还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感性认识来教育孩子。我曾经在第五本书里说过,血统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但也不是没有。用直觉感受来教育孩子会很有效。第一批直观知识建立后,遇到新问题时,会用孩子已经理解的概念来帮助孩子理解新事物。从点到线再到面,孩子的知识和经验会逐步升级,最后才能融会贯通。上一篇文章我提到过,当孩子拉裤裆的时候,看起来很危险,其实是一个机会。原因是这个时候孩子有了感性认识,他的精神窗口打开了,所以教育的效率比较高。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一个孩子的精神窗口被打开后,非但没有心理营养,反而是情绪垃圾,这是非常不合适的。
这位家长也看过我的文章和书。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带孩子出来,靠的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就是安全感。安全感的来源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依恋感。这种依恋怎么可能是打骂形成的,绝对不可能。
家长说:前一段我被欺负过一次。现在我总是说学校很无聊。我问他为什么会无聊。他说他没有朋友一起玩。
但由于很多家长反应慢,懒,喜欢用破坏性的手段,可以一时有效,但长期积累危险。孩子还小,还不能反抗,但你的所作所为会给他留下噩梦般的印象。等他长大了,甚至不用等他完全长大。只是到了青春期,他有了反抗的力量,他会把这些噩梦般的印象和感受都喷射出来,他会成为你的噩梦。
昨天有个家长跟我说:学长你好。我按照你的方法照顾孩子快一年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心智成熟正常多了。但是,随着孩子心智的成熟,他会什么也不说,也不会去上学。可能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而不愿意被束缚在学校里。
没什么好困惑的。你可以打她,她当然会打你,而且她要打她的同学。问题的根源在父母,他们还很迷茫,不知道怎么预防。
我回答她,你怎么能打孩子呢?我不能再打了。
我说:你要加强心理保护和引导。对于血统的孩子,我们努力的第一步是打开孩子的心理眼睛,因为外界环境不友好,同时要迎接孩子心理挫折的考验;我们努力的第二步是加强孩子的心理素质。这一步就更关键了,做不好就会出大问题。你不必太难过。如果你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就要到了,这是一个窗口期,也是一个加速期。只要不爆炸,他的能力就会提高。
家长B说:我也留了一个。前年看了你的文章和书,当时心里并不平静。直到今年,我开始重新拿起你的书读了一遍。以前在学校陪孩子的时候都是专注照顾孩子。现在,我会阅读你的文章和书籍,并在笔记本上记下重要的地方。没事就再读一遍,强化大脑的信念!果不其然,两个月没对孩子发脾气了,视角也变了。看完书,真的成长了很多!朋友老师都说孩子这两个月进步了,我反而很豁达。开心最重要,学习温柔坚持!非常感谢你分享你的经验,激励我们所有人!最重要的是你的书重点突出,前后一致,新颖务实!非常感谢!祝你全家身体健康!
家长A说:4月20日看了文章,转发了,很想留言。培养一个带着问号的宝宝,辛苦,各种选择,各种冲动的决定,只有父母知道,长辈,朋友,亲人都不会理解,甚至可能误解。我家宝宝2020年4岁确诊,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妻俩互相埋怨,瓦爷爷觉得没有得到信任。他觉得我们小题大做,回老家了。房子也从一线城市搬到了三线城市,老婆也不工作了,找了好几家机构。即使最后,我还是从一线城市裸辞回来帮忙照顾宝宝。没有人能理解我们做了什么。朋友会觉得我们的选择很搞笑,很扯淡。公司领导不理解我们为什么在本该赚钱的年纪却急于回家,但我们实在不想解释太多,也不敢。幸运的是,自从关注并看了你的微信官方账号,我们找到了陪伴宝宝的方式,减少打骂,放弃机构,带宝宝运动,爬山,徒步,玩游戏,用我们的感情和他互动。我和老婆一致认为,我们能带给他的是感受和理解。如果你不懂“三千尺”,那就去看看瀑布吧。如果你不明白“我在这个春天的早晨轻松地醒来,周围到处都是鸟儿的歌唱”,那就早起去爬山吧。只要他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热爱别人的感受,就足够了。现在娃娃进步很快,越来越主动找好朋友交流,越来越聪明。所以分享给那个家长,真的不要放弃,会成功的。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