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心软等于“害了他” {孤独症自闭症}
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哭闹/泼水)时,我们可以冷处理——不理他。等他冷静下来后,父母会给他一个拥抱安抚他,再次给他指示。
萌萌想吃面包的时候,父母让她叫妈妈。相反,她想通过哭泣来获得面包。好在她妈妈没有马上给她吃,而是等她情绪稳定不哭了再给她吃,让他明白哭是没有办法得到面包的。妈妈的做法值得称赞。如果当时她妈妈给了她面包,下次她想吃面包就继续哭。
当我们纠正他们的行为时,父母一定不能心软。如果他们不想让他哭,就会心疼到立刻给他想要的东西。这对他们没有帮助,反而会增加他们的问题行为。
当有问题行为时(哭,溅水,...),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孩子如何正确的提出请求。
如果中途孩子再次哭闹/溅出,需要继续上述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知道,只要他哭,他就不会得到他想要的。如果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会通过适当的“要求”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家长也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来引导。当孩子在哭/溅水时,首先我们把他扶起来,做一个“嘘”的手势,让他安静下来。父母在心里默默数了几秒钟。如果他不继续哭/泼,就给他想要的。
也可以教孩子们用手指或语言来表达他们对某物的要求,而不是问问题。
2.托住孩子的脸,让他看着自己的眼睛进行眼神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脱离哭闹的情绪。
1.父母可以抱抱他,摸摸他的头安慰他,这样他的情绪会慢慢稳定下来。
现在很多父母太爱孩子了,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只要父母不满足他的需求,他就会哭着去得到。父母为了让他快点不哭,就送给他,他下次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缠绕并不能改善他的问题行为,反而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吃早饭的时候,萌萌把面包拿到厨房,让我帮她打开袋子。我叫她叫“妈妈”,萌萌不愿意。我说我得先叫她“妈妈”才能吃面包!她立刻哭了。我没有哄她继续,“叫妈妈”,但还是没要。哭声越来越大。我安慰她说:“萌萌不哭,要吃面包吗?”她明白了,没有继续哭,小声说了句“想吃面包”,吃完面包就变得开心起来,主动帮我把碗放在桌子上。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