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生活场景,五个实施步骤,增加生活教学机会的六种方法等。 <自闭症症状>
如果奶奶要去买饺子,就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把面团揉成小块,练习精细动作。可以拿一小块面团给孩子揉着玩,也可以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面饼,练习大肢体动作。
简而言之,带孩子进入日常生活。
比如几个同学在家里一起玩,只能给一个玩具,所以必须练习轮流和互相分享,如何得到同伴的注意,如何向别人求助。再比如,小朋友一起做手工,不要按照人数给他们足够的剪刀和橡皮彩笔。如果工具的数量少于人的数量,那么他们就不得不互相借用物品,给他们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
如果爸爸带孩子去摄影,可以让孩子学习整理器材,调整三脚架,讨论拍什么东西,拍什么角度等等。
在这个例子中,你想要的是打开瓶盖就能喝水,而你得到的是大人帮他打开瓶盖然后喝水——这些防御工事和孩子内心的愿望是一致的。这种动机被归类为“内在动机”。
孩子又想吃零食,但是桌子上什么都没有。所有的零食都放在高高的架子上,他够不着,只好再次向妈妈求助。
比如吃零食的时候,可以练习给食物命名,或者要,或者数。如果孩子向你要饼干,你可以把饼干掰成小块,一次只给一点,这样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要。如果你喝酸奶,你可以一次给一勺,然后他们可以一直问你。
包括:如何利用生活场景、五个实施步骤、增加生活教学机会的六种方式等。
虽然随机场景教学的方法和实施并不难,但是需要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坚持下去才会显现效果。
其实,随机情景教学不是“随机”或“随意”,而是旨在利用孩子的自发动机,随时随地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那怎么利用孩子的动机呢?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随机教学法?
如果孩子的能力处于单字阶段,可以进行词汇提示。如果孩子会说词汇,可以提示半完整的句子,最后达到完整的句子。比如从“薯片”到“薯片”再到“我要薯片”。
很多家长都知道ABA是自闭症的有效干预方法,但往往给人一种“训练小动物”的印象。事实上,随着大量实际应用的发展,ABA也发展出了不同的分支——随机场景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提醒一下。如果在活动开始前有机会和普通孩子交流,告诉他们活动的结构,得到他们最大限度的配合,那最好,安全第一。如果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必须立即停止活动,直到孩子完全平静下来。
很明显,在第二个场景中,每一次都是练习你语言能力的机会,每一次说出要求后你才能得到满足。这样更有利于创造孩子的表达动机,诱导他的语言表达,与人互动。
桌面训练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多次“Q-A-Q-A”的往返,让孩子有足够的机会学习新知识,或者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传统桌面教学主要采用强化(通常是零食、玩具等。)来刺激行为。如果你回答正确或做出正确的反应,你可以获得奖励。
如果孩子平时向你求助,只是握着你的手,而不能和你进行眼神交流,那么应该鼓励他看着你后把车给他。如果孩子能和你进行眼神交流,但不会说“车”,那么你可以提示“车”,让孩子模仿,然后再把车给他。如果孩子已经会说车了,但是说不出完整的句子,那么你可以提示“我想要一辆车”。
如果爸爸喜欢走路,可以让孩子捡树叶或虫子边走边练精细动作;如果看到一块大石头,可以让孩子单脚站在上面保持平衡,这样可以练习大肢体动作;看到邻居可以打招呼,锻炼社交能力;有时候要用外面的公共厕所,洗手练习自理。
在生活中的随机场景教学中,除了将干预内容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五个基本步骤。
除了利用平时的生活,还可以通过“刻意的行为”创造一些场景,增加孩子的练习机会。
孩子们可能会要求更多的面团来揉和玩,或者告诉他们的祖母这是什么,这样他们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在自理方面,包完饺子可以练习洗碗、擀面杖、擦桌子等等。
比如,如果孩子有一辆他非常喜欢的车,你可以把它放在一个高高的桌子或者柜子上。孩子可以看到,但他必须请求你的帮助才能得到。
如果奶奶喜欢广场舞,也可以带孩子一起去。模仿手势对于模仿能力和大的肢体动作是非常好的锻炼。有时候可以和其他大人打个招呼,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出门换衣服换鞋子,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
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陪伴、游戏和互动表现出无条件的关心,比如摸摸你的头,拍拍你的肩膀,或者拥抱,这些都有助于与孩子形成亲密的关系。
其次,我们来看看随机教学和传统桌面教学的区别。
然后孩子会指着电视,但是没有声音。等了一会,妈妈会提示,“电视?”孩子回答:“电视”,然后妈妈说:“哦,用遥控器开电视。”刚把遥控器给他,孩子就打开电视看动画片。
随机情景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儿童的内在动机,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捕捉教学机会。那么,家庭中随机情景教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开始可以给孩子洗手,让他自己擦干。过一会儿,你可以让他关掉水龙头,然后把手擦干。然后你可以让他洗,关水龙头自己擦干,一步一步,从后往前,直到孩子能独立洗手。
对于一些复杂的动作,循序渐进的练习。比如洗手,第一步挤洗手液,第二步开水龙头,第三步冲水搓出肥皂泡,冲洗双手,第四步关水龙头,第五步擦干双手。
在随机场景教学中,比如一个孩子想喝水却打不开瓶盖,就要向别人求助。当他能充分表达意愿,有大人帮他打开瓶盖时,他就可以喝水了。
这里也要提醒大家,所有参与干预的成年人都要经常沟通,保行动的一致性。
故意犯错,从而引起与孩子的交谈。
如果爸爸在做航模,帮航模打磨是精细动作的好锻炼。跑着去接飞机是一项大运动量的运动。在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方面,也可以和爸爸讨论飞机的飞行路线。比如孩子想看飞机圈,想学操作遥控器。
第四步:完成以上三步后,你就可以开始有效地将生活与干预融为一体了。
比如出门的时候,把爸爸的外套披在孩子身上,或者故意把袜子套在孩子手上,这些场景都是很可笑的,孩子可能会问起,从而达到锻炼语言能力的目的。
这些技能可能包括语言、精细动作、大肢体动作、自理、认知或社交技能等等。如果有治疗师,你需要和他们沟通,了解每个治疗在这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
成年人的兴趣很重要。我们经常听到治疗师谈论如何鼓励有刺激物的孩子,却很少考虑家长的兴趣。
其实在随机场景教学中,家长的兴趣很重要。如果这是一个家长没有兴趣的活动,不会持续很久,也很难坚持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东西(颜色、数字等。)和他们得到的奖励无关。孩子回答问题的动机只是为了获得外界的刺激(吃饭或者玩耍)。我们把这种动机归类为“外部动机”。
架子上有一袋薯片。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看书。这孩子可能在玩玩具。突然,她抬头看到薯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母亲从眼角看到孩子试了几次,都够不到薯片。母亲仍然坐着不动。这时候孩子走到妈妈身边,拉着妈妈的手往薯片的方向走。这时,互动开始了。
如果孩子有5、6岁以上的兄弟姐妹,家长也可以动员他们成为治疗中的小帮手。
洗手、上厕所、午睡、放学后吃零食、睡前讲故事等。在熟悉的场景中,让孩子充分练习命名事物和提出请求的能力。孩子用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来要车?这个标准是根据孩子的能力来定的。
在这些活动中,一切是否完成,或完成的质量是重要的。关键是大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反复练习。
迈阿密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注册行为分析师吴杰慈,想分享一些实用好用的方法。(内容来自暖星微课)
学术界越来越认识到,这种亲密关系与学习的促进、任务完成的效率、孩子的情绪以及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随机场景教学是以孩子为主的。老师在这里是很被动的角色,一般都是等待。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意愿,老师就会有所回应,孩子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初期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一两件小事提前开始。
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坐在沙发上,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看动画片。桌子上摆满了零食,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很悠闲。
然后我妈就可以问“你想要什么?”然后等孩子回应。等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反应后,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提示。等待时间有时2、3秒,有时8到10秒,视孩子水平而定,但不要提前提示,这样会错过孩子练习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对孩子的每一次努力和微小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选择的成年人,除了愿意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参与治疗,更重要的是考虑是否和孩子有非常亲密的关系。
比如孩子会说“豆豆”,你可以提示他说“吃豆豆”,进一步扩展为“我要吃豆豆”。说话时,尽可能用手势和动作,增加孩子的理解。如果遇到生词,可以重复几遍。当孩子努力模仿提示时,要给予肯定和确认,并以实际行动将薯片从货架上拿下来,打开包装,立即放进嘴里。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